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?传统节日的民俗

拜清。拜清是指清明祭祖,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,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。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。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,是感恩先人、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。

 

踏青。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、春意盎然的时节,万物萌动之时,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。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,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,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

植树插柳。清明节植树的习俗,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,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—神农氏,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。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

放风筝。清明时节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清明时节,不仅白天放风筝,夜间也要放风筝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

吃青团。青团又称清明饼,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,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,然后包上豆沙、枣泥等馅料,用芦叶垫底,放到蒸笼内。青团是上海地区清明节最有特色的时令食品,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,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。

吃鸡蛋。清明节吃鸡蛋来自于古代上巳节,百姓想结婚育子,于是就把各种蛋类如鸡蛋、鹅蛋、鸭蛋等煮熟且用颜色涂满,称“五彩蛋”。蛋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生育与生命,因此清明节吃鸡蛋是圆圆满满的象征。

收藏 举报 分享 2021-03-26 11:56:14

0个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