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怎么读

“兀”是多音字,读作wù或wū。

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,“兀”最初与“元”是同一个字,都是突出头部的人形,本义指人的头。后来为了突出“人”上之“首”,就在上面加了一横,成为“元”字,分化成了两个字。

头是人体最高之处,所以“兀”有高耸突出的意思。卢照邻《〈南阳公集〉序》中曾写道:“突兀峥嵘,似灵龟之孤朴。”

“兀”也可以形容茫然物质的样子,比如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中:“浑万象以冥观,兀同体于自然。”还可以形容昏沉的样子,比如王禹偁《池上作》中:“醉浮船底兀,吟绕履痕多。”

作为动词使用时,“兀”有静止的意思,比如陆机《文赋》中:“兀若枯木,豁若涸流。”还有摇动、摇晃的意思,比如杨万里《春尽感兴》中:“青灯白酒长亭夜,不胜孤舟兀徐波。”

读作wū时,属于非语素字,常见词组有兀秃,意思是不冷不热,不爽利,不干脆。

分享 2021-04-05 14:53:06

0个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