煮火锅和肉的时候上面的浮沫为什么撇掉?原来是因为这个

炖肉的时候都是把生肉直接给放到水里面,大火烧开,锅面就会浮起一层浮沫,一般来说煮肉时会出现两次浮沫,第一次刚下锅煮沸后,会出现一次泡沫,煮的越久,颜色就越深,最后变成深褐色,这层泡沫应该要及时撇去,因为它是残余的血液和杂质。

 

在肉煮沸时,吸附在气泡上漂浮上来,这层泡沫不仅不卫生,而且还有很重的腥味,如果不及时撇去,气泡就会破裂,变成细小的絮状物吸附在肉上,并沉淀在锅里,这样的话肉不仅不好吃,而且煮出来的汤颜色也不好看。

浮沫形成原因是猪血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,猪血中的血红蛋白占鲜血的18.9%。血红蛋白是溶解性极好的一种蛋白质,能形成稳定的泡沫。

在猪肉汤中,气体是空气或CO2,当水沸腾之后,水中溶解的空气会被析出。而当温度升到100℃之后,血红蛋白发生变性,破坏血红蛋白的二三四级结构,随之氢键,二硫键打开,这样就暴露了多肽链。多肽链可以结合汤中的气泡,使蛋白质体积膨胀,形成泡沫。

第二次就是煮沸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多乳白色的泡沫,颜色很白,不会随着时间变深,这一部分的泡沫都是一些大分子,比如蛋白质等等,这些都是肉的精华,所以不需要撇去它们。

总结就是在煮肉的时候,汤中漂浮的第一道浮沫,属于肉中的杂质和多余的血水,需要将其掏掉。后面所产生的白色浮沫,是肉中最富含营养的成分,千万不要误认为是杂质和多余的血水了,要将其进行保留,这样炖出来的汤汁营养成分会特别的高,而且肉的汤汁特别白,看起来食欲十足。

收藏 举报 分享 2020-05-13 13:56:46

0个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